古代四大美女是哪几位?

四大美女是指中国古代的貂蝉、西施、王昭君和杨贵妃。

1、西施,本名施夷光 ,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 ?,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天生丽质、秀媚出众,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2、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为“明妃”,王明君。汉元帝时期宫女。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3、貂蝉最早出现于《三国演义》前身《三国志平话》中。貂蝉只是她的小名,本姓任,是吕布的原配妻子,两人在家乡失散后流落一方,沦为成为王允的婢女。

4、杨玉环,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她的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

扩展资料

1、沉鱼——西施

西施本名施夷光,又称“浣纱女”。是春秋时期越国美女。后被世人尊称为“西子”。西施生活的年代越国臣服于吴国,随时都有被灭国的危险。

当时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直谋求越国的强大,可以战胜吴国。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西施担当起了这一国家重任。西施天生丽质、容貌出众。因此她被越王勾践选中送给了当时的吴王夫差,而西施也凭借他冠古一绝的美色赢得了夫差的宠爱。

2、落雁——王昭君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

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王昭君为维护汉匈关系的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匈奴生活近半个世纪,而昭君出塞的故事也流传千古。

3、闭月——貂蝉

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姬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养女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4、羞花——杨玉环

"羞花",说的是杨贵妃。唐朝开元年间,唐明皇骄奢*逸,派出人马,四处搜寻美女。当时寿邸县的宏农杨元琰,有一美貌女子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

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

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杜月笙去世后,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孟小冬是如何谋生的?

 汉高祖刘邦原配夫人皇后吕雉,据《史记》记载,刘邦的妻子有:正宫皇后吕雉、最宠爱的戚姬、汉文帝的母亲薄姬,此外还有管夫人、赵子儿、故张敖美人、曹氏、万石君的姐姐等八人。刘邦与她们共生育了8个儿子:庶长子刘肥(封齐王)、二子刘盈(即孝惠帝)、三子刘如意(封赵王)、四子刘恒(即文帝)、五子刘恢(封梁王)、六子刘友(封淮阳王)、七子刘长(封淮南王)、八子刘建(封燕王)。他们的命运又是如何的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齐王刘肥---险些被杀,但结局完好

刘肥是刘邦最大的儿子,刘邦尚未结婚的时候与曹氏相好,生下刘肥。因是庶出,没有被立为太子。刘肥的父母死的早,刘邦对这个没父母的孩子很同情也很关爱,觉得应该补偿他一些,让这个失去母爱的孩子能够感受到父爱,所以,没尽过父亲职责的刘邦对这个儿子的封赏异常大度。高祖六年立为齐王,封地七十座城,是刘邦儿子中封王最早占地最广的一个。

孝惠二年,入京朝见皇帝,皇后吕雉对他一点感情都没有,觉得这个野孩子不应该得到那么大的土地,给他倒了杯毒酒,哪知毒酒被惠帝拿起来要喝,吕雉吓坏了,赶紧夺下惠帝的杯子,这一举动预示着什么,那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刘肥回到宿舍,急的团团转,心想,这下完了,这吕雉不疼我,太后要我死,那还不容易吗?他的内史是个有主意的人,让他把城阳郡作为礼物献给鲁元公主(吕雉的女儿),结果后妈一高兴,才放他回国。

齐王肥肥在位13年,于孝惠六年去世。他的封国曾经被吕氏瓜分,孝文帝即位,封肥肥的七个儿子为王,齐国被一分为七,再后来全部收归中央。

2、惠帝刘盈---仁弱的天子

惠帝是刘邦的嫡长子,吕雉的亲生子,汉高祖十二年,刘邦驾崩。17岁的刘盈即位,吕雉为太后。

刘邦在位的时候总觉得刘盈不像自己,欲废长立幼。为保刘盈地位,吕后曾请教张良,张良出谋,请来了“商山四皓”辅弼,也不知这“商山四皓”有何能耐,史书未作介绍,老刘一看,这小子还挺有能耐,我一直请不动的世外高人,他能请来,刘邦才打消废立的念头。

惠帝即位后,虽没有多大建树,但政治也还较清明,社会也还算稳定。惠帝优柔寡断,软弱无能,在位期间处处受母亲牵制。在太后剪除异己的时候,成功的保护了大哥,但保护三弟(赵王如意)却失败。吕太后毒杀赵王如意,将如意的母亲戚姬变为“人彘”(zhi)。还故意招来儿子刘盈观看,刘盈看到血淋淋一个怪物,像是一个人,但没有手足,头发被拔光了,嘴巴一张一合的,说不出声音,眼睛就是俩血窟窿,细问才知是戚夫人,当即对母亲表示了不满,这顿惊吓使他受到极大的刺激,以后也无法工作了,终日饮酒,最后抑郁而终,享年仅24岁,在位7年。惠帝死后,吕后看谁都不顺眼,让谁做皇帝都不放心,结果扶持了野孙子做傀儡,自己做了8年的名副其实的女皇。

3、赵王如意---下场最悲

刘邦被封汉王的那年,在定陶与戚姬相识,戚姬也挺有手段,很快被选为贵妃,赵王如意就是戚姬的儿子。

刘邦看见刘盈软弱无能,心想,这孩子他爹娘都是人中精英,怎么这孩子谁都不像呢?如意到是有他爹的风范,他娘戚姬又一个劲地要求立如意为太子,我也有此想法,但废立太子是国家大事,不能我自己说了算。结果召开常委会的时候遭到周昌等大臣的反对,张良又为吕后献计聘来世外高人辅佐刘盈,看来废长立幼行不通,只好封如意为赵王与其母离京去赵。刘邦临死时怕日后吕雉为难这对母子,故意派与吕雉有恩的周昌往赵国任国相,以此来保护如意母子。

刘邦死后,吕雉将戚姬视为情仇,刘如意视为政敌,借机征召赵王入朝,想斩草除根,周昌早知吕雉的意思,三次征召都被他硬顶了回去。吕雉也没办法,只好先召周昌,再召赵王。刘如意对这个泼妇大妈的旨意不敢抗命,只好来到长安。好在吕大妈虽狠毒,刘盈哥哥却天性善良,想方设法保全三弟的性命。吕雉想在城外下手,结果刘盈亲自出城迎接,然后与弟弟同食同寝,使吕雉无从下手。但是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刘盈因有早起习射的习惯,看到十四岁的弟弟还在酣睡,不忍心叫醒,就将弟弟留在皇帝寝宫,等到刘盈回来准备换服装上班的时候,躺在龙床上的刘如意已经七窍流血而死。如意的妈妈也被吕雉残害成了“人彘”,在茅坑里爬了三天,受尽折磨屈辱死去。

4、刘恒---使西汉得以维系的皇帝

代王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母姓薄。大臣们诛灭吕氏集团的时候,他没有参与,却一直在观望。周勃、陈平等临时中央开会讨论,觉得最合适做皇帝的还是代王刘恒,便派人前来迎接。刘恒身边的人都是些谨小慎微的人,认为这些大臣都身经百战诡计多端,不能轻信。只有中尉宋昌竭力支持代王进京。代王与母亲薄太后商量,最后求助于占卜,又派人前往京城打探虚实,证实确凿以后才动身。路上,那个支持代王进京的中尉跟刘恒同座一辆车子,宋昌从此开始荣耀。

刘恒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对内,实行农业改革,两次减免田租税,减轻农民负担,还很重视宣传媒体抄作,亲自耕种,以示表率,对当时的农业生产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法制改革上,废除了肉刑和诽谤妖言罪等一些严刑苛法;在组织人事改革上,他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提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在生活作风改革上,他节俭敦朴,严于律己,自己经常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命令皇后和嫔妃的裙子不能拖地;在财政和城市建设改革上,他紧缩银根,不乱花一分钱,不搞形象工程;他在殡葬制度改革上,反对厚葬,规定自己的陪葬品全用陶器,不准用金银等贵重金属。汉文帝先后粉碎了刘兴居和刘长的叛乱,接受了贾谊提出的分割大的诸侯的建议,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西汉统一。对外,他妥善处理汉朝同南越和匈奴的关系,同时,加强边防力量。汉文帝在位23年病死于未央宫。其子刘启继位,即景帝。

5、梁王刘恢---悬梁自尽

刘恢,初封梁王,前180年刘友死后,改封赵王。

封王的时候他还是个小孩子,现在长大了突然改封赵王很不乐意。主要的原因是赵地不吉利,前面两任赵王都死于非命,他觉着前景凶多吉少。太后又令他娶吕产的女儿为王后,这位吕氏王后仗恃太后的*威,根本不把刘恢放在眼里,非但不让刘恢亲近其他王妃,甚至不让刘恢探望女儿。到处派“眼线”监视刘恢的举动。刘恢一忍再忍,可总归是个男人,血性上来了就顶撞了太后的这位侄女。这个女人的歹毒绝不亚于她的姑姑吕雉,她用暗杀的手段杀死了刘恢的宠妾和女儿,面对明目张胆的政治暗杀行为,刘恢悲恸异常,心想,自己大小还是个王吧,怎么现在倒像个王八,他除了愤怒,就是绝望。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他解下了自己的裤带,套上自己的脖子,呜呼哀哉了。

太后听到消息,心中高兴,她想,这正是她要的结果,死掉一个刘氏王,不仅腾出一个王位,还少了一个对手,于是,顺理成章地把侄儿吕禄封为赵王。可赵地的霉运并没有因为王换了姓氏而改变,吕禄的下场照样步前面几任的后尘。

6、淮阳王刘友---被活活饿死

刘友初封淮阳王。刘如意被毒死后,吕雉将他迁到赵国为赵王,并将吕族的女儿塞了给他做王后。你说这吕雉是不是有病,自己嫁了刘家,就让家族里的女人都嫁刘家,她自己嫁了刘邦又怎样呢?刘邦整天在外吃喝嫖赌的,根本不管家里人的死活,吕雉年轻时吃的苦受的罪还少吗?老六刘友对这位吕王后没有点感觉,不喜欢还不能不要,只有敬而远之。将吕王后束之高阁去和自己喜欢的妃子卿卿我我,结果惹得小吕雉盛怒之下回了娘家,向老吕雉诽谤自己的丈夫意图谋反。

谋反是最大的罪行,吕雉岂能放过,将刘友召至长安,予以囚禁,不给饮食。刘友被活活饿死。临终时作歌曰:“诸吕用事兮刘氏危,迫胁王侯兮强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决中野兮苍天举直!于嗟不可悔兮宁蚤自财。为王而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讬天报仇。”

7、淮南王刘长---来路不正死的蹊跷

刘长是刘邦搞“一夜情”的产物,怎么这么说呢?以前的赵王是张敖,刘邦路过赵国的时候,张敖为巴结皇帝,将妃子进献给刘邦,其实就是攻关或暂时租借。那曾想,老刘皇帝是个神枪手,一夜的耕作就有了收成,赵妃怀孕了。就在这节骨眼上,赵相贯高谋反,张敖自然受连累,全家被羁押。赵妃想通过吕后的相好审食其让吕后知道她有了皇帝的骨肉,这吕后是什么人,自然给瞒了下来,赵妃感觉无望,生下刘长后就悬梁自尽了。刘邦觉得这个孩子可怜,就交给吕后抚养,吕后对他也算可以,两岁的时候就被封为淮南王。

在吕雉剪除刘氏子孙的时候,刘长是唯一的幸存者,大概因为其母没有与吕后争风吃醋,加上从小在吕后身边长大,吕雉再毒,抚养了他十几年也有感情,另外,刘长年龄又小,对吕氏构不成威胁。吕雉一死,刘长也长大了,他对以前的事开始报复,借故打死了审食其,还细数了审食其该杀的三条理由,文帝刚刚登基,并没有治他的罪。这令他更加桀骜不逊,也怪他年轻,到底不知道江湖的险恶。常常与文帝坐在一个车里去打猎。回到封国后,又不愿意遵循汉朝的法令和制度,处处模拟天子的威仪,后来干脆与匈奴、闽越首领联合,图谋叛乱。文帝不忍心杀他,废了他的王位,发配到边远的蜀地,结果死在半道。他的死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病恶死;一说是朝廷派人杀死。反正24岁的小命就此了结。

8、燕王刘建---绝后

刘建天资聪颖身材长相是儿子中最像老刘的一个,也是最小的一个,老刘对他很疼爱,封为燕王。可是,他没有他爹的运气好,在一次围猎中,竟被一只疯狂的狐狸给抓伤,那知这狐狸带有狂犬病毒,传染了刘建,后来,他在疯狂可悲的哀鸣中,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燕王虽然年轻,尚没有正式迎娶王后,但和他爹一样是个情种,已经有了儿子。刘建死后,吕雉为了让吕氏分得刘家天下,秘密派人杀了刘建尚在襁褓的儿子,刘建绝了后代,爵位自然废除,封国却成了吕家的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杜月笙死后,他最牵挂的女人孟小冬,晚年靠什么生活?

我是三少,我来回答。

千金散尽不复来, 传奇人物杜月笙,寥寥财产!

1951年的初秋,,曾经叱咤上海滩的黑帮巨头,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63岁的杜月笙,在香港因病逝世。

在离世的前一年,久卧病榻的杜月笙不顾众人反对,坚持让人搀扶着,和自己的五太太孟小冬补办了一场婚礼。

一生傲岸的孟小冬,有了真正的归宿!

孟小冬(1907-1977),北京宛平人,著名的京剧演员,民国时期有名的“冬皇”,出生于戏曲世家,师从京剧大师余叔岩,是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

天生聪慧秀丽,气质高贵的小冬,一出道就是很多达官贵人、公子王孙心目中的偶像!

混迹黑帮的杜月笙,也是小冬的超级粉丝。他的大半人生,始终围绕着小冬,尤其是感情世界里,小冬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杜月笙从1925年对孟小冬暗生情愫,之后,他用了20多年的时间,才终于感动了孟小冬!

然而,杜月笙,这个过去在上海滩一掷千金的土皇帝,曾经拥有让无数人渴望而不可及的财富的男人,并没有多少家底。

临终之际,他烧毁了所有欠条,最后只留下寥寥财产。

他的遗产,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他的10万美金,另一部分是他一直藏在枕底的7万美金。

孟小冬,这个杜月笙用了自己的后半生一直去爱的女人,最后分得大约2万美金的遗产。

孟小冬的一生,坎坷不平!在这个人情冷漠,动荡不安的 社会 ,风风雨雨中,始终只有杜月笙欣赏她,相伴她。

孟小冬拿走了杜月笙戴了多年的一条金表链,作为最后的念想,离开了四分五裂的杜公馆!

茕居香港,深居简出

虽然在杜月笙临死前,一再嘱咐孩子们要好好照顾没有子嗣的孟小冬,但杜月笙死后,大家也就各奔东西了。

杜夫人姚玉兰奉柩台湾,葬杜月笙于汐止。孟小冬则留在了香港。

同年11月,孟小冬搬离坚尼地台18号的杜宅,迁入铜锣湾使馆大厦,从此深居简出。

在香港,她一直是一个人,只有三只狗陪着她。

她不喝酒,但她给自己三个爱犬分别起了三个好听的酒的名字:布兰迪、香槟、威士忌!

平时的她也不喜化妆,一身布旗袍,平底鞋,略白的头发,在脑后挽着个没有生气的髻。

谁都无法相信,这个朴素的普通老太太,就是当年红级一世,令无数人追捧的“冬皇”!

她偶尔兴起,会唱几句。但更多的时候,她是一个人坐在一棵老树下,看着不远处三只狗在布满阳光的草坪上嬉闹,静静地发呆,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些什么。

有的时候,孟小冬也会邀请一些朋友来家里,打几圈麻将,说说笑话,也让家里热闹热闹。

是的,在香港平淡的日子里,孟小冬打打麻将、遛狗、看电视、练习太极拳,就是,就是不唱戏!

当年,香港“丽的呼声”曾以十万港元,请她录音,她拒绝。也有很多人,希望她能够登台演出,她拒绝。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曾委派章士钊多次赴港做孟小冬的工作,说服她回归,也遭到了孟小冬的婉拒!

当时的孟小冬,即便不再很富裕,却仍然一身傲骨!

那个年代的年轻女子,出来唱戏是可以的。但嫁了人便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再抛头露面对丈夫而言,是不大体面。

为了杜月笙对她的情意,孟小冬从此再也没有在众人面前唱过戏!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唱戏也是如此,没有了知音,再唱有什么意义?!

1956年,梅兰芳带团去日本,途径香港,梅兰芳乘车到孟小冬的住宅看望她。这是梅兰芳与孟小冬于1927年分手后的首次会面,也是他们此生的最后一次见面!

和大画家张大千的友谊

著名的画家张大千,平生也是京剧爱好者。1951年,一袭长衫的张大千从国外回到香港,特意到使馆大厦拜会孟小冬。

据说那一天,因孟小冬诚心礼佛,曾向张大千求画佛像一张。

同时,她也答应张大千的要求,由王瑞芝操琴,破例唱了一段拿手好戏,并灌成了录音带,赠送给张大千,还与与会10人合影留念。

到了1962年,香港大会堂落成。5月,在香港博物馆主办“张大千画展”。张大千再次到回香港,百忙中的张大千专程到摩登台,拜访好友孟小冬。

可是,时隔10年,再度聚餐,再度合影,听曲的张大千的胡须,早已不复当年的乌黑。而唱曲的孟小冬,早就是白发依稀,沧桑尤存!

岁月,无情啊!

晚年的孟小冬,何以为生?

杜月笙死后,孟小冬继承了2万美元。在那个年代,2万美金已经不算少,够孟小冬一人花销很久了。

当初,一生傲骨的孟小冬,在结束和前夫梅兰芳的婚姻之后,意识到不管如何,女人都是要有自己的事业的。

于是,她再次拜师学艺,苦练基本功,终于成就了一代京剧大师!

唱戏这些年,又是京剧名角,孟小冬手里肯定有不少的积蓄!至于有多少,这个谁也无法知道准确的数字。

后来,一生酷爱京剧的孟小冬,把重心都放在教育京剧上。

不过,孟小冬对弟子的选择很挑剔!收徒的原则和她的师傅余叔岩一样,必须是肯吃苦又肯为艺术献身的人。

她对教授弟子更有非常高的要求,极为严格认真。因此,她门下好几位京剧大师,都成为了港台两地的名角!

那一年的春天,在香港菽园严欣祺府上,由孙养农举香,孟小冬正式收钱培荣、赵培鑫、吴必彰为徒,15年间得学余派名剧12出!

因为学生钱培荣经商,常往来日本,孟小冬特别允许他在教学时录音,以便他在出差中继续练习。当然,这些录音,最后成了孟氏传承余派戏曲的珍贵文献!

学习艺术,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都是个很费钱的事。何况在那个时期的香港,也许很多人还食不裹腹,衣不遮体。

所以,学习京剧,尤其是拜著名的孟小冬为老师,绝对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作为老师的她的收入,也是比较高的。

因此,在没有杜月笙的日子里,低调的孟小冬,在金钱上是不需要特别发愁的!

实际上,孟小冬的晚年生活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奢侈,她多数时间深居简出,花销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高。

移居台湾,一代名伶香消玉殒。

再后来,孟小冬收到了四姨太姚玉兰的邀请,离开了香港,来到了台北。

姚玉兰,也是京剧爱好者,和孟小冬是结拜姐妹,感情很好。

杜月笙和孟小冬的最终能走在一起,这个四太太姚玉兰制造了很多机会,帮了很多忙。这份感情,是和其他几个姨太太,不能比拟的。

1967年,孟小冬带着她的三只爱犬,乘安庆轮来到台湾。

那天的孟小冬,一袭绛色旗袍,一件灰色黑边毛衣搭在外面,一副深色的墨镜架边,一对精致的珍珠耳环。

此言一出,再次惊讶一片!有人惋惜地说:余派雅歌,广陵散已将成绝调。

由于孟小冬的名气很大,再加上当时台湾流行京剧艺术,许多人还是想请她出来唱戏教戏,但都被她婉拒 。

孟小冬定居台湾后,没有正式再收徒弟。

晚年的孟小冬生活的还算幸福,偶尔昔日老友或者杜家子女来看望她,没事就打打太极拳看看电视,身边也有许多的朋友陪伴,她平淡地度过了人生最后的10年。

在台十年,她依旧非常低调。

不接受电视、广播访问,不录音、也未演出。除了遛狗外,她多是窝在家里看电视,偶尔也会打牌。

孟小冬在台湾的生活,主要是由姚玉兰的女儿杜美霞照顾。杜美霞与孟小冬感情非常要好,杜美霞病逝前夕曾要求与义母孟小冬葬于一处。

1977年,孟小冬70大寿。亲戚好友齐聚一堂,给孟小冬过了一个极为热闹的生日。

孟小冬非常高兴,还清唱了几句戏词,可能是受累了,加上她一直有肺气肿,生日后,她咳嗽一日比一日重。

到了五月二十五日晚上,一阵剧烈哮喘以后,孟小冬把头一低,人就昏迷过去了。

家人立刻送她去医院,经医生剖开喉管,把痰吸出,但是孟小冬仍昏迷不醒!

二十六日午夜,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去世,享年70岁,一代名伶香消玉殒!

和孟小冬告别的时候,台湾各界名流雅士、学生民众数千人,自发前往孟小冬灵前追悼行礼!

最后,他们把孟小冬葬在台北山佳佛教公墓。两旁植桂花数丛,馨香常萦,这个是她生前亲自为自己挑选的。墓碑上是张大千题的字:“杜母孟太夫人墓”。

多大的繁华到了都是虚空,愿桂花丛中的小冬,安息!

导读:公元1951年曾经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杜先生-杜月笙在香港去世,终年63岁。由于抗战时期就离开了上海,所以侨居香港后收入并不多甚至有传言曾经借钱度日所以临终遗产只有十万美元。而作为第五位太太孟小冬分到了两万美元,此时刚刚四十出头的孟小冬无依无靠那么她是凭借谋生手段来躲过余生的呢?

孟小冬是杜月笙明媒正娶的第五位夫人,也是最后一位夫人。因为此时的杜月笙已经不是那个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时刻了,而仅仅是生活比较拮据躺在香港病床上的普通老人了。为了给孟小冬一个名分,1950年自知来日无多的杜月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和孟小冬补了一个正式的婚礼。因此孟小冬成为杜月笙明媒正娶的第五任妻子,所以享有杜月笙遗产的继承权。

杜月笙和孟小冬的缘分

杜月笙迫于生计来到上海市区后,现在水果摊做小伙计。后来为了谋求发展跟了大亨黄金荣。在黄金荣的麾下先后负责赌场生意和其他生意,逐渐发达。在孟小冬14岁登台的时候,杜月笙就跟随老大黄金荣台下听戏。

杜月笙是个戏迷,孟小冬唱功好人又长得漂亮所以他很喜欢孟小冬。在他的劝说下,孟小冬在杜月笙发迹成立三鑫公司的那一年去了北京进修学习。后来杜月笙娶了自己的四夫人京剧演员姚玉兰。姚玉兰和孟小冬也曾经同台演出,也是不错的朋友。抗战胜利后姚玉兰发电报给孟小冬请她来上海,这也成就了杜月笙和孟小冬的姻缘。随后孟小冬随杜月笙一家移居香港。

京剧冬皇-孟小冬

孟小冬出身梨园世家,她的祖父、父亲、伯、叔都是京剧演员。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小冬耳濡目染的走上了京剧的道路。她九岁开蒙,十四岁就在上海和一些名角童泰演出。其中就有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兰,当时杜月笙还是黄金荣的跟班。

京剧京剧,那是在北京才算地道和正宗。因此孟小冬在1925年离开上海去了京剧圣地北京,经过客观详细的钻研她决定投身余派拜余叔岩为老师。成为余叔岩的关门弟子。都说关门弟子最吃香,所以一个愿意教一个玩命学孟小冬的技艺有了质的飞跃。所以赢得了京剧冬皇的美誉。

孟小冬由于演出上的关系和梅兰芳先生接触比较多。随着彼此的了解二人结为夫妻成为梨园佳话。但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双方分手。抗战结束后,应杜月笙四夫人姚玉兰之约返回上海。

孟小冬的独居生涯

在杜月笙去世后,虽然分了一些遗产但是远不足渡过余生。孟小冬没有选择再婚,而是选择用自己所学的京剧来教学。一来收取一些费用;二来是打发漫长的余生。孟小冬自幼学习京剧吃过很多苦,因此她一直认为只有天分加刻苦的学习才能在京剧上有所突破。

所以呢孟小冬在选择学生上非常苛刻,必须在有天分和能吃苦两个条件上都具备才会像自己的老师余叔岩对自己那样倾其所能把孩子培养出来。虽然她的要求很严格,但是由于她京剧冬皇的名号实在太响亮,所以前来送孩子来学习京剧依然络绎不绝。所以孟小冬的生计根本不是问题。正是由于她认真选择和教授,弟子中除了不少京剧名家。

这种生活持续多年后,孟小冬应邀去了台湾生活。邀请人就是度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兰。到了台湾后衣食无忧的孟小冬正式进入了养老生活,不再教授弟子的孟小冬和其他退休的老人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最终,孟小冬在1977年因病去世,享年71岁。

1949年,杜月笙带着一家人远避香港,孟小冬与他同行,孟小冬一句:“我跟着去,到底是使唤丫头,还算是你的女朋友”的问话点醒了杜月笙,杜月笙为了给孟小冬一个名分,于是决定为孟小冬补办一场婚礼。

于是1950年深秋的一天,香港杜公馆张灯结彩,举行婚宴,杜月笙由人搀扶着下了病榻,做了最后一次新郎官,孟小冬也正式成为杜月笙的第五房太太,这一年,杜月笙62岁,孟小冬43岁。

作为杜月笙的五太太,孟小冬嫁给杜月笙的时候,杜月笙已经是年逾花甲一病翁,一个卧病在床,一个侍奉汤药,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是这个时候杜月笙和孟小冬的最好写照。

因为孟小冬的陪伴,给病入膏肓的杜月笙带来了不可缺少的安慰。然而两人的婚姻持续时间很短, 孟小冬嫁给杜月笙一年后,在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终年63岁。

1951年8月7日,杜月笙去世前,请秘书还有其他几位老朋友立遗嘱的时候,他们发现,杜月笙可以支配的现金就只有十万美金,十万美金全部被分给杜家以及和杜家有关联的人。

另外杜月笙临死之前枕头下还有七千美金,杜月笙分给了孟小冬三千美金。在杜月笙死后, 孟小冬分到了两万美元的遗产,因此两次加起来也就是两万三千美金。

杜月笙留给孟小冬的遗产确实不多,有资料说:当孟小冬听到只能分到两万美金的时候,她说:“这怎么够……”的确,孟小冬得到的遗产不多,可想而知她的日子肯定会过得大不比从前。

杜月笙一死,杜家人纷纷离去,各奔东西,孟小冬也搬出了坚尼地台18号,迁居使馆大厦,孟小冬没有子女,和其他杜月笙的夫人相比,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杜月笙临死之前告诉孟小冬:“我去世后,你就不要再登台表演”,杜月笙知道孟小冬爱好唱戏,可是又不愿意自己死后孟小冬为了生计抛头露面,所以提出了这个要求,而孟小冬深知杜月笙为了她着想,因此痛快答应。

作为曾经的一代京剧名皇,孟小冬在杜月笙死后,再也没有登上舞台,即便是清唱也不愿意,有时候自己有兴致了,也是关着窗户自己清唱一曲。

庆幸的是孟小冬还拥有一项谋生的本领,那就是收徒弟,在香港的时候,她先后收了钱培荣、赵培鑫等弟子,总算没辜负她的一身绝艺。 孟小冬教徒弟很严格,选择弟子并不随意,只选择具备有天赋又意志坚强迷恋艺术的人才有资格做她的学生,在她的调教下,出了好几位京剧名家。

拒绝登台演出,没有固定工作,又没人帮衬,孟小冬在香港的生活是有点不容易的,甚至有点艰苦。

好在后来姚玉兰邀请孟小冬去台北,到了台北孟小冬的生活有个很大的好转,日子过得好些,在台北受到姚玉兰母女的照顾和陪伴,聊聊家常,和亲朋好友搓搓麻将,日子过得不错。

1977年5月27日,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去世。享年七十岁,属于她的爱恨情仇至此全部落幕!

1951年8月,64岁的杜月笙在香港病逝,杜先生生前千金散尽,死后并无多少财产,据陆京士的《杜月笙传》记载,遗产共有11万美金,折合港币60多万,家人们在病榻前,由陆京士宣读后,几个老婆几个儿女简单的就分割完毕,因孟小冬是明媒正娶,所以分得遗产2万美金。

孟小冬,1908年生于上海,曾被梨园界誉为“冬皇”,图为在香港的孟小冬。

孟小冬是在解放前夕才以身相许给杜月笙的,当时 社会 形势突变,孟小冬只能寻一位靠山,多年来对他青睐有加的杜月笙是合适人选,尽管此时杜月笙60岁,又已经病了,还是相信他实力是很雄厚的,于是刚过40岁的孟不冬跟着一块去了香港,谁知道杜月笙在弥留之际只有这么点钱,当她分到2万美金时,第一句话就是,这怎么够!

图为孟小冬收徒仪式时,弟子向师父行跪拜礼。

所以孟小冬在海外漂泊的生活是比较凄苦的,平时锦衣玉食惯了,遗产很多被花完,为了生活就开始收徒弟,挑选的不但要有戏曲天赋,还要口袋比较殷实的,比如1952年收的钱培荣,他就是位商人,比较有钱,正式拜师后就负担起照顾老师的职责。2006年,102岁的钱培荣还接受过电视采访,他说,每个月都会送钱给老师,用以表达敬意,几十年没中断,一直到她去世。

图为晚年孟小冬,她死后安葬在台北净律寺的佛教公墓。

由于杜月笙的儿女们都逐渐迁往台湾,年老的孟小冬为免孤独,于1967年去往台湾定居,又收了徒弟蔡国蘅等人,以后的日子由蔡国蘅夫妇等人照料,而蔡国蘅接受采访时,他说,我跟老师的感情就跟母子一样,差不多每天都到她那里,所以失去了杜月笙的孟小冬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不缺衣食,1977年5月26日,因为肺气肿和心脏病的孟小冬在台湾去世,享年70岁。

孟小冬,杜月笙,这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在不少人看来,是杜月笙强占了孟小冬,但事实却又并非如此,孟小冬本来是梅兰芳的妻子,奈何梅兰芳却是个懦弱的人,孟小冬最终只能选择与梅兰芳离婚。

在这之后,孟小冬经常受到杜月笙的照顾,说是照顾,其实杜月笙早已开始垂涎冬皇孟小冬的美色了。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孟小冬作为京剧界的冬皇,放到现在也是一线明星的地位,受到上海青帮三巨头之首的杜月笙垂涎,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即使是垂涎孟小冬,杜月笙也只是发乎情,止乎礼,并未动用黑帮大佬具备的强硬手段。

看起来,孟小冬应该是看不上杜月笙的,尽管杜月笙是青帮三巨头之首,但杜月笙毕竟比孟小冬大了十九岁,从最初印象上看,孟小冬是不可能看上杜月笙的,但却架不住杜月笙给她的,长期的好感,特别是在返回上海以后,孟小冬的好友姚玉兰(也是杜月笙的妻子之一),将其邀往家中居住,这时候两人之间才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晚年生活

杜月笙的晚年其实是过的相对拮据的,被迫奔走香港,这让杜月笙失去了手下的大半产业,甚至还依靠借钱生活,由此可知,杜月笙去世以后,几个夫人的日子绝对过不好。

虽然杜月笙与孟小冬一直都没有结婚,但到了杜月笙快要去世的时候,孟小冬却暗示杜月笙向自己求婚,两人这才算做了真正的夫妻,而在杜月笙去世以后,留给孟小冬的钱财也不过两万美元而已,虽然这笔钱也不少了,但让那些习惯了富贵生活的阔太太拿着这点钱生活,终究还是不太现实。

只是,孟小冬压根就不需要别人养活,孟小冬可是曾经的经济界巨头之一,即使在杜月笙去世以后生活拮据了很多,孟小冬依旧有自己的铁饭碗,因为年纪大了,再登台演出明显不适合了,因此晚年的孟小冬并非依靠登台演出生活的,而是依靠自己的京剧底子,开班收徒生活的。

可以说,杜月笙去世以后,孟小冬并未受什么苦,只是由于没有孩子,身边没有什么亲人,同为杜月笙妻子的几人也分别去了上海,台湾,美国居住,孟小冬的晚年过得比较孤单罢了。

直到已经六十多岁,孟小冬也终于到了退休的年纪,这才应了姚玉兰的邀请,前往台湾,不仅有姚玉兰子女的照顾,还能感受到难得的,阔别已久的亲情。

京剧“冬皇”孟小冬

孟小冬 在学习戏曲方面,不得不说她是一位天才。从九岁起便开始学艺,十四岁就能登台演唱,这或多或少跟她的身世也有关系。出身于京剧世家的她,从祖父那一辈起,在京剧界便很有名望,后来家里的叔伯和父亲兄弟五人都继承了这门艺术,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孟小冬的进步比一般人学艺更快。

(孟小冬)

孟后来拜“戏曲界牛人”余叔岩为师。余叔岩教育弟子严谨而又灵活,唱腔丰富而又深入。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孟小冬很快便掌握了许多戏曲上的技巧和方法,再加上自己的底子本身就很扎实,所以学习进步很快。

在师傅病重以后,孟小冬形影不离、倍加照顾,更是得到了余叔岩的认可,后来成为余派最成功的一位继承人,声名大噪。1928年天津《商报》副刊专门为她开了一个专栏,称她为戏曲界的“冬皇”。

(孟小冬年轻时)

杜月笙因戏结缘孟小冬

杜月笙有一个很大的爱好,那就是听戏。 每次孟在上海唱戏的时候,杜都会去捧场并且还时常在场下叫喝,鼓掌

本文来自作者[香萍]投稿,不代表史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eischool.com/sch/262.html

(9)
香萍的头像香萍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香萍的头像
    香萍 2025年09月20日

    我是史超号的签约作者“香萍”

  • 香萍
    香萍 2025年09月20日

    本文概览:四大美女是指中国古代的貂蝉、西施、王昭君和杨贵妃。1、西施,本名施夷光 ,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

  • 香萍
    用户092005 2025年09月20日

    文章不错《古代四大美女是哪几位?》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史超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