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记,写”。
原诗: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赏析: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
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促织。挑,读上
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挑”字用得极为准确。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
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
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若,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书:动词,“写”的意思。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全文为: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主旨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这首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人咀嚼。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宋诗人,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
百度百科-夜书所见
百度百科-叶绍翁
本文来自作者[访冬]投稿,不代表史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eischool.com/sch/48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史超号的签约作者“访冬”
本文概览:《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记,写”。原诗: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释: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③挑...
文章不错《古诗《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