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资料

什么是生物

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叫做生物,无生命的包括物质和能量叫做非生物。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现存的动物只有原来地球上的动物的十分之一。多种多样的生物不仅维持了自然界的持续发展,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可是对“生命”下一个科学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至今还没有一个为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的关于生命的定义。但是,从错综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我们可以找到生物的一些共性,即生命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外,均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2、生命表现出严谨的结构性和高度的有序性; 3、具有新陈代谢作用; 4、具有应激性和适应性; 5、具有生长、发育、生殖的特性; 6、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注: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凡遗传信息相同的生物(忽略生物间的微小差异)视为同一类(种)。例如所有人可以视为同一类生物。

狭义上的生物

生物是指能独立、自主生存的生命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编辑本段基本特征

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

物质基础: 物质组成:指元素和化合物。  蛋白质

(1)化合物主要为蛋白质与核酸,其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它们都是生命活动中重要的高分子物质。 (2)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它们在生命活动中有很大作用;而微量元素则具有量小作用大的特点。结构基础: 都由细胞组成(除了病毒外,其它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生物体内同外界不断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叫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现象的最基本特征。新陈代谢是生命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过程,如果新陈代谢停止了,生命也就结束了。 病毒也属于生物,是因为它能进行新陈代谢和繁殖后代,但不能独立完成(需要依赖活细胞)。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低等动物反应称为应激性;高级动物反应称为“反射”。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专营活细胞内寄生),没有酶系统、供能系统,没有合成新物质所需原料等。可以说,病毒无应激性可言。

生物能生长、繁殖和发育

病毒

病毒之所以属于生物,是因为它具有生长、繁殖和发育的特征(但不能独立完成,需要依赖寄主细胞)。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遗传是物种稳定的基础,变异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生物能适应环境,改变环境

适应环境的如枯叶蝶伪装成枯叶的样子,躲避天敌;草履虫的趋利避害。 改变环境的如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分解者将动植物尸体分解后把一些物质返回到土壤或大气中。

生物的特征(个人观点)

一、生物不一定要上面所说的那些条条框框、新陈代谢等等。比如没有受精的鸡蛋没有人会说它是非生命物质,就像石头一样。在任何情况下,这个鸡蛋都不可能产生出新的生命,因为它没有受精。但是它永远属于生物的概念范畴。马王堆出土的莲子,2000多年没有体现出生物的特征,一旦将它植入合适的水塘,它照样可以生根开花结果,在这2000多年的时间里,你说它没有生物特征,它就不是生物了?不,它还是生物。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现在的生物的概念进行修正。要了解这种修正的结果,请参看百度词条:双命。 二、地球上没有一个生物个体是单一的生命体。一个人,看上去是单一的,有独立的行为和思维,但是,在他的体内外,同时存在很多其它的生物个体或群体:比如眼睛里的沙眼衣原体,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有很多这样的生物存在于每个人的体内,有些生物个体还可以改变人体的某些行为,甚至影响人的心理进程,虽然对遗传的影响没有证据,但是在很多动物的进化中,我估计这些微小的生物一定或多或少地起过作用。我们将单一的个体叫做“生物主体”,将存在于生物主体的那些所有生物体叫“生物支体”,将这个混合体叫“生物混合体”。人体是一个生物混合体,寄生在人体肠道的蛔虫也是一个生物混合体,它的体内同时存在很多细菌病毒,在沙门氏杆菌的体内还有某些病毒的存在,在这些病毒的体内也可能存在某些噬菌体。所以,生物混合体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物群体。 三、有智力的生物其智力也不是单一存在的,虽然遗传决定智力的高低,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会受到外界的不等影响。智力的发挥也受到外界的直接限制,你的智力再好,如果你生长在5000年前,你一样不能造出原子弹,所以人类的智力是一个人类历史整体传播的过程,没有我们的过去就没有我们的现在。

结构基础

细胞是大多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分类

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一类没有成型细胞核的细胞,其细胞核为拟核。其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在细胞里盘曲折叠,没有膜包裹。仅含有核糖体。一般以裂殖方式增殖。主要有: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真核细胞:一类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其DNA与蛋白质结合,有膜包裹。有多种特定功能的细胞器。细胞增殖的方式除了无丝分裂方式外,还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主要有:动植物、酵母菌等。 古细菌:有时也称为“第三类生物”,原来曾归入原核生物的细菌域,现在已经分出。往往生存在其它两域生物无法生存的极端环境中。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内膜系统;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此外还具有既不同于原核细胞也不同于真核细胞的特征。

细胞的构成

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细胞膜、成形的细胞核(染色体、染色质)、细胞质,细胞壁、细胞器(含有众多细胞器)。 原核细胞:细胞膜、未成形的细胞核(拟核)、细胞器(只含有核糖体)

细胞内的工厂- 细胞器

内质网,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主要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核糖体,质体(叶绿体属于质体中的有色体,还包括白色体),微体,液泡,细胞骨架(微管,微丝,肌动蛋白丝)及中心体(只存在于低级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显微结构与超微结构

显微结构:指在光学显微镜下就能看到的结构,例如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 超微结构:指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核糖体、中心体、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和细胞核的具体结构及各种生物膜。它们有共同的起源,功能上相互联系,并可彼此转化。

编辑本段物质基础

元素

大量元素 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是C、H、O、N、P、S、k、Ca、Mg等,这些元素有些是细胞的组成物质,有些则是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例如:C、H、O和N都是构成生命体物质的必需元素,它们均是构成蛋白质的必要成分。蛋白质则是原生质的主要构成成分,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P和S也是细胞生命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核酸和磷脂这些重要化合物均含有P,P还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 微量元素 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是Fe、Mn、Zn、Cu、B(硼)、Mo(钼)等,它们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同样也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所需的物质。例如:B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B会导致花而不实;Fe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元素,缺铁会导致营养不良性贫血。

化学成分

一切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总述 细胞的化学成分主要指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一般指含碳氢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就叫有机物(碳酸盐除外),如:淀粉、氨基酸、氨基酸盐、核酸等;无机物主要是水、无机盐和气体单质。各种物质在活细胞中的含量从少到多的正常排序是:糖类和核酸(占1~1.5%)、无机盐(占1~1.5%)、脂质(占1~2%)、蛋白质(占7~10%)、 水(占85~90%)。 无机盐 无机盐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成分。其生理功能有:①细胞内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参与并维持生物体的代谢活动;③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渗透压平衡、酸碱平衡、离子平衡)。例如:兴奋的传递就需要神经元上的内外钾、钠离子浓度的改变产生动作电位。 生物高分子 生物高分子是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但组成它们的元素、原子,乃至分子本身都不属于生命系统。 生理活性物质 凡是对人或动物生理现象产生影响的活性物质,统称为生理活性物质。例如神经传递物质乙酰胆碱、神经生长因子、多肽、多糖、多种活性酶、酶元等都是生理活性物质,辅酶、辅机、等都是生理活性物质的组成部分。

编辑本段生物分类

生物的一般分类层次: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生物的具体分类层次:界、门、亚门、总纲、纲、亚纲、总目、目、亚目、总科、科、亚科、总属、属、亚属、总种、种、亚种。 种是最小的生物单位。生物的相同科目越多,共同点也越多。 域是生物分类法中最高的类别。作为比界高的分类系统,称作“域”(Domain)或者“总界”(Superkingdom)。目前这三域分别命名为细菌域(Bacteria)﹑古菌域(Archaea)和真核域(Eukarya)。 生物是由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组成,也就是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其特征是可以进行新陈代谢。 分类 组成

植物 藻类植物、苔癣、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动物 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微生物 真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病毒

以下是综合主要分法的生物分类: 原核生物界 古菌域细菌域真核域 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编辑本段起源进化

研究生命起源的意义 研究生命起源是要弄清几十亿年生命诞生的历史,然而其意义远不止追根溯源,还在于可以了解生命与环境,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微观与宏观、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以主物质和能量与信息之间的辩让关系,可以进一步阐明遗传变异,生长分化、复制繁殖、新陈代谢、运动感应和调节控制等生命活动的机制,从而认识和阐明生命的本质,以实现人类控制和改造生命的目标。

综述

生命起源是当代的重大科学课题,然而却又是至今依旧了解甚少的最基本的生物学问题。关于生命的起源,历史上曾经有过种种假说:如“神创说”(认为生命是由上帝或神创造的)、“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尤其是简单生命是由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等。这些假说多出于臆测,已被人们所否定。从近年召开的国际生命起源学术会议提出的研究论文看,当代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可归结为两大类:一是“化学进化说”,一是“宇宙胚种说”。细胞的全能性不是动物细胞培养的基础,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而动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增殖。 化学进化说主张,生命起源于原始地球条件下从无机到有机,由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化学进化过程。宇宙胚种说则认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只是后来才在地球上发展了起来。

化学进化说

核酸

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起源关键就在于这些生命物质的起源,即在没有生命的原始地球上,由于自然的原因,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作用,产生出多种有机物和生物分子。因此,生命起源问题首先是原始有机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化学进化的作用是造就一类化学材料,这些化学材料构成氨基酸,糖等通用的“结构单元”,核酸和蛋白质等生命物质就来自这结“结构单元”的组合。 1922年,生物化学家奥巴林第一个提出了一种可以验证的假说,认为原始地球上的某些无机物,在来自闪电,太阳光的能量的作用下,变成了第一批有机分子。时隔31年之后的1953年,美国化学家米勒首次实验证了奥巴林的这一假说。他模似原始地球上的大气成分,用氢、甲烷、氨和水蒸气等,通过加热和火花放电,合成了有机分子氨基酸。继米勒之后,许多通过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又合成出了其他组成生命体的重要的生物分子,如嘌呤、嘧定、核糖、脱氧核糖、核苷、核苷酸、脂肪酸、卟啉和脂质等。1965年和1981年,我国又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蛋白质和核酸的形成是由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转折点。上述两种生物分子的人工合成成功,开始了通过人工合成生命物质去研究生命起源的新时代。一般说来,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从有机大分子组成能自我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宇宙胚种说

过去和现在,已经提出了许多属于宇宙胚种说的假说,如在1993年7月的第十次生命起源国际会议上,有人提出,“造成化学反应并导致生命产生的有机物,毫无疑问是与地球碰撞的彗星带来的”,还有人推断,是同地球碰撞在其中一颗彗星带着一个“生命的胚胎”,穿过宇宙,将其留在了刚刚诞生的地球之上,从而有了地球生命。几年前一位空间物理学家和一位天体物理学家也把地球生命的起源解释为:地球生命之源可能来自40亿年前坠入海洋的一颗或数颗彗星,他们也认为是彗星提供了地球生命诞生需要的原材料(他们将之谓“类生命生物”).。尽管有科学家对此类假说持强烈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彗星是带来了某些物质,但它们不是决定性的,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在地球上已经存在 ”)。尽管诸如此类的观点仍是一些尚需进一步证明的问题,但通过对陨石、彗星、星际尘云以及其他行星上的有机分子的探索与研究。了解那些有机分子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并将其与地球上的有机分子进行比较,都将为地球上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

基因理论学说

基因来自父母,几乎一生不变,但由于基因的缺陷,对一些人来说天生就容易患上某些疾病,也就是说人体内一些基因型的存在会增加患某种疾病的风险,这种基因就叫疾病易感基因。 只要知道了人体内有哪些疾病的易感基因,就可以推断出人们容易患上哪一方面的疾病。然而,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有哪些疾病的易感基因呢?这就需要进行基因的检测。 基因检测是如何进行的呢?用专用采样棒从被测者的口腔黏膜上刮取脱落细胞,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科研人员就可以从这些脱落细胞中得到被测者的DNA样本,对这些样本进行DNA测序和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就会清楚的知道被测者的基因排序和其他人有哪些不同,经过与已经发现的诸多种类疾病的基因样本进行比对,就可以找到被测者的DNA中存在哪些疾病的易感基因。 基因检测不等于医学上的医学疾病诊断,基因检测结果能告诉你有多高的风险患上某种疾病,但并不是说您已经患上某种疾病,或者说将来一定会患上这种疾病。 通过基因检测,可向人们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服务、个性化用药指导服务和个性化体检指导服务。就可以在疾病发生之前的几年、甚至几十年进行准确的预防,而不是盲目的保健;人们可以通过调整膳食营养、改变生活方式、增加体检频度、接受早期诊治等多种方法,有效地规避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 基因检测不仅能提前告诉我们有多高的患病风险,而且还可能明确地指导我们正确地用药,避免药物对我们的伤害。将会改变传统被动医疗中的乱用药、无效用药和有害用药以及盲目保健的局面。

编辑本段多样属性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表现的是千千万万的生物种类。在地球上热带雨林中生活着全世界半数以上的物种(约500万种),因此,那里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 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不仅可以为工业提供原料,如胶、油脂、芳香油、纤维等,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特殊的基因,如耐寒抗病基因,使培育动植物新品种成为可能。许多野生动植物还是珍贵的药材,为治疗疑难病症提供了可能。 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滥捕乱猎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这是地球资源的巨大损失,因为物种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如今,人类都在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为之付诸行动。

生物科技

生物科技的发展对于全球经济与人类生活都造成重大的改变。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依据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之定义,系指「基于特定之目的利用有机生物体(living organisms)或部分来制造或修改产品、改良动植物,并发展为生物体(microorganism)之一套具实用性之机制」。现代生物科技肇始于1973年由Boyer和Cohen所发明的DNA重组技术与1975年的融合瘤 (hybridoma)技术。DNA重组技术显示细胞具有自我复制数百万次的能力,其经济力量才在日后逐渐形成基因工程技术,包括细胞工程(如克隆技术)、酵素工程及发酵工程(如利用酵母菌,霉菌和乳酸菌来发酵)等。时至今日,生物技术已广泛运用在农业、医药、食品、环保、能源、海洋与国防等领域,其发展潜力亦与日剧增,并为世界之医疗、能源、环保与粮食等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

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

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开发已取得巨大进展,基因的分离、扩增、重组以及体细胞的克隆技术都已实现,某此蛋白质的结构和协能已经探明。快速繁殖脱毒、组织培养、胚胎移植、胚胎切割和单克隆抗体等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预计到2000年时产值可超过1000亿美元。 科学家已从单个基因的测序转到有计划、大规模地测绘人类、水稻等重要生物体的基因图谱。全世界已有6000多项农作物方面的生物技术研究成果进入田间试验,抗虫害的转基因水稻、玉米、土豆、棉花和南瓜等已在美国和加拿大大面积试种。美国种值的转基因作物越来越多,1998年种植7000万英亩转基因玉米和大豆,而几年前则很少。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超级稻”,在3年内可推广种植,它可以使水稻单产提高20%-25%。据法国《论坛报》近日报道,纺织业已采用了既不用化肥也不用农药的生物技术棉花。从1996年开始,美国专门生产“户外用”服装的帕塔戈尼亚公司使用的棉花100%是用生物技术生产的棉花。现在,美国是全球主要的生物棉花生产国,每年产量是2800吨,继美国之后是印度(年产量是930吨)、土耳其(800吨)和秘鲁(650吨)。

有关生物的资料

⑴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包括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三大 类。

⑵原核生物:细菌、蓝藻。 硝化细菌、乳酸菌、固氮菌、破伤风杆菌、肺炎球

原核生物: 细菌、 蓝藻。 硝化细菌、 乳酸菌、 固氮菌、 破伤风杆菌、 菌、大肠杆菌、

放线菌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⑶真核生物: 各种动物、植物、真菌包括:酵母菌、各种蘑菇、霉菌(青霉

真核生物: 各种动物、 植物、 真菌 包括: 酵母菌、 各种蘑菇、 霉菌( 菌、根霉菌…)、 所有的虫(草履虫、变形虫…)、除蓝藻以外的所有藻类 根霉菌… 所有的虫( 草履虫、 变形虫… (绿藻、红藻、褐藻、团藻 …) 细胞质内有细胞器,细胞器内有细胞器基质 (绿藻、红藻、褐藻、团藻…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 细胞器基质是细胞器内的 ,只有有膜细胞器才 细胞器基质是细胞器内的, 有,在基本组成上和细胞质基质相似 细胞器基质 是细胞器里面的胶质液体 细 胞器是细胞功能 细胞质是细胞除细胞核和细胞膜以外的物质 ..包括各种细胞 细胞质是细胞除细胞核和细胞膜以外的物质.. ..包括各种细胞 器和细胞质基质 顺带一提.细胞质基质是细胞器的生活场所 宏观上有动物体 顺带一提. 机能,微观上可以研究到细胞 ,分子,原子等 在细胞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 机能,微观上可以研究到细胞,分子, 在细胞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 叫做细胞质。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植物细胞壁以内,细胞 核以外的部分叫细胞质 。动物细胞核以外的部分 ,叫做细胞质。 细胞器是具有 核以外的部分叫细胞质。 动物细胞核以外的部分,叫做细胞质。 膜结构的细胞功能单位。线粒体,叶绿体等。 细胞器基质是细胞器膜内物质 。 细胞器基质是细胞器膜内物质。

§1、生物学: 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 规律的科学

§2、(B)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B 1、具有共同的 和 基础。 物质基础是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 生物结构和 基础。 物质基础是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除 )。 病毒也有一定的结构即病毒结构。 2、都有 。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最本质的特征。区别:细 胞增殖是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3、都有 。生物对外界刺激能发生一定的反应 。如:根的向地性,蝶白天活动, 生物对外界刺激能发生一定的反应。 根的向地性, 蝶白天活动, 利用黑光灯捕虫,动物躲避敌害。区别:反射是多细胞高等生物通过神经系统 对刺激发生的反应。 4、都有生长、 。生物生长的过程 中伴随着发育,发育后又能繁殖后代 ,保证 都有生长、 中伴随着发育, 发育后又能繁殖后代, 种族延续。 5、都有 和 遗传使物种基本稳定 ,变异使物种进化。 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又能影响环境。(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A)生物科学的发展 三个阶段: 阶段; 阶段; 阶段; 细胞学说:德 、(A 细胞学说: 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内容:细胞使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 位。意义: 1953 年沃森(美)和克里克(英)提出 DNA 分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 意义: 年沃森( 和克里克( 分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4、(A)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1、 微观方面: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探 微观方面: 索生命本质。 生物工程实例:乙肝疫苗、石油草、超级菌 2、 宏观方面:生 态学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生态农业 §5、(A)学习生物学的要求和方法 、(A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1、(B)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及其重要作用 1、大量元素:含 、(B 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 [C(最基本)CHON(基本元素)CHONPSKCaMg ] 2、 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C(最基本)CHON( 基本元素)CHONPSKCaMg [C(最基本 )CHON(基本元素 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但需要量很少的元素( Mo、Cu、B、Zn、Fe、Mn (牧童 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但需要量很少的元素(Mo Cu、 Mo、 Zn、 Fe、 碰新铁门)) 植物缺少 (元素)时花药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花而不实) 碰新铁门) 元素)时花药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 花而不实) 3、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 统一性: 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2、(B)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物: ①水(约 60-95%,一切活细胞中含量 、(B 60-95%,一切活细胞中含量 最多的化合物) ②无机盐 约 1-1.5%) 有机物: ③糖类 ④核酸 (共约 1-1.5%) 最多的化合物) ( 1-1.5%) 有机物: 核酸( 1-1.5%) ⑤脂类(1-2%) ⑥蛋白质(约 7-10%是一切活细胞有机物含量最多的,干细胞 脂类(1-2% 1-2%) 7-10%是一切活细胞有机物含量最多的,干细胞 中含量最多的) §3、(C)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意义 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 结合水: 质结合 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 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 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 ② 生理功能:① 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 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 §4、(C)无机盐离子及其对生物的重要性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 、(C 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 组成成分。如:Fe2+ 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 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平衡)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 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形态、 渗透压、 酸碱平衡) 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5、(C)动植物体内重要糖类 、脂质及其作用 1、糖类 C、H、O 组成 构成生 动植物体内重要糖类、 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 种类: 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 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 乳 &脱氧核糖 构成核酸) 脱氧核糖( 二糖: 蔗糖、 麦芽糖( 植物) 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 糖元(动物) 四大能源: ① 重要能源: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糖类 ③直接能源:ATP ④根本能源:阳光 2、 重要能源: 主要能源: 直接能源: 根本能源: 脂质 由 C、H、O 构成,有些含有 N、P 分类: ①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②类 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维持新 构成膜( 细胞膜、 液泡膜、 线粒体膜等) 固醇: 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 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 D; §6、(C)蛋白质的化学结构 、基本单位及其作用 蛋白质 由 C、H、O、N 元素 蛋白质的化学结构、 构成,有些含有 P、S 基本单位:氨基酸 约 20 种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 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并且他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结构通式: 肽 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并且他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结构通式: 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 ,分子式 有关计算: 脱水的个数 = 肽键个数 = 氨基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 有关计算: 酸个数 n 链数 m 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 氨基酸个数 - 水的个数 ╳ 酸个数 18 功能: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2.催化作用,即酶 3.运 功能: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2.催化作用 催化作用, 3.运 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作用, 输作用, 4.调节作用 如胰岛素, 调节作用, 5.免疫作用 免疫作用, 如免疫球蛋白 §7、(C)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单位 核酸 由 C、H、O、N、P 元素构成 基本 单位:核苷酸(8 种) 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 单位:核苷酸(8 一分子含氮碱基(有 5 种)A、T、C、G、U 构成 DNA 的核苷酸:(4 种) 构成 种)A 的核苷酸:(4 RNA 的核苷酸:(4 种) 的核苷酸:(4 §8、(C)组成生物体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C §9、(A)多种化合物只有按一定的方式有机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 、(A 物体的生命现象 §10、(B)生物组织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颜色反应:某些化学试 10、( 、(B 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物产生特定颜色 。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 + 斐 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物产生特定颜色。 还原糖( 葡萄糖、果糖) 林 → 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成橘**;被苏丹 Ⅳ染成红色 蛋白质与 脂肪可被苏丹Ⅲ 染成橘**;被苏丹Ⅳ 双缩脲产生紫色反应 (注意: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和用法)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 B)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 :绿藻、衣藻、真菌(如 (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 酵母菌、霉菌、蘑菇)及动、植物。(有真正的细胞核)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 常考的原核生物: 藻、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 细胞核) 注: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 ) 注: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 是真核。 §2、(C)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第 22 页) 、(C §3、(C)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化学成分:蛋白质和脂类分子 结构:双层磷 、(C 脂分子层做骨架,中间镶嵌、贯穿、覆盖蛋白质 特点: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 脂分子层做骨架, 中间镶嵌、 贯穿、 特点: 性,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功能:1、保护细胞内部 2、交换运输物质 3、 功能:1 细胞间识别、免疫(膜上的糖蛋白) 物质进出细胞膜: 1、自由扩散:高浓度 物质进出细胞膜:1 运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O2、CO2、甘油、乙醇、脂肪酸) 2、主动运输: 运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 O2、CO2、甘油、乙醇、脂肪酸) 主动运输: 低浓度运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意义:对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重 要作用。 (主要是营养和离子吸收 ,常考小肠吸收氨基酸 、葡萄糖;红细胞吸 要作用。 主要是营养和离子吸收,常考小肠吸收氨基酸、 葡萄糖; 收钾离子,根吸收矿质离子) §4、(C)细胞质基质内含有的物质和细胞质基质的功能 细胞膜以内、细胞核 细胞膜以内、 以外的部分,叫细胞质。均匀透明的胶状物质 ,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功能: 以外的部分,叫细胞质。均匀透明的胶状物质, 功能: 含多种物质(水、无机盐、氨基酸、酶等)是活细胞新陈代谢的场所。提供物 质和环境条件。 §5、(C)线粒体和叶绿体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 线粒体: (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程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 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 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 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 DNA、 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 DNA、 RNA。 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 。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双层膜结构。 RNA。 叶绿体: 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 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含少量的 DNA、RNA。 DNA、 RNA。 §6、(C)其他细胞器的主要功能 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 内质网: 单层膜折叠体, 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 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缩 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核糖体: 无膜的结构, 椭球形粒状小体, 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装配机器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 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中心体:无膜结构, 中心体:无膜结构, 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 关。 液泡:单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 、 液泡:单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 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7、(C)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真核细胞核包括核液 、核膜(上有 真核细胞核包括核液、 核膜( 核孔)、核仁、染色质。功能:是遗传物质复制和储存的场所。 §8、(C)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最主要区别: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 最主要区别: 核(有明显核区拟核) 支原体是原核中最小的 原核细胞细胞壁不含纤维素, 主要是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 细胞膜与真核相似。 §9、(B)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 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 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特点:分裂间期历时长 §10、(C)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及比较 1、过程特点:分裂间期:可见核膜 10、 过程特点: 分裂间期: 核仁,染色体的复制( DNA 复制、蛋白质合成)。 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 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 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失两现) 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 纺锤体出现, 核膜、 核仁消失( 两失两现) 中期: 板平面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 失,核膜、核仁出现(两现两失) 注意:有丝分裂中各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 , 核膜、核仁出现( 两现两失) 注意:有丝分裂中各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 但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

生物的特征:

1、有共同的物质和结构基础

2、有新陈代谢现象

3、有应激性

4、有生长,发育,生殖的现象

5、有遗传变异的特征

6、能够适应一定环境和改变环境

7、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8、生物能进行呼吸

9、能够排除体内废气物质

10、对外界刺激有所反应

生物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组成

生物的具体分类层次:总界(Superkingdom)、界(Kingdom)、门(Phylum)、亚门(Subphylum)、总纲(Superclass)、纲(Class)、亚纲(Subclass)、总目(Superorder)、目(Order)、亚目(Suborder)、总科(Superfamily(-oidae))、科(Family(-idae))、亚科(Subfamily(-inae))、属(Genus)、亚属(Subgenus)、种(Species)、亚种(Subspecies).

本文来自作者[诗双]投稿,不代表史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eischool.com/sch/586.html

(8)
诗双的头像诗双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诗双的头像
    诗双 2025年09月22日

    我是史超号的签约作者“诗双”

  • 诗双
    诗双 2025年09月22日

    本文概览:什么是生物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叫做生物,无生命的包括物质和能量叫做非生物。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现存的动物...

  • 诗双
    用户092209 2025年09月22日

    文章不错《生物的资料》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史超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