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 导语数学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收集信息、归纳类比、直觉判断、逻辑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确计算。这些能力和培养,将使人终身受益。以下是 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新课标第一网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数除=被除数÷商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篇二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计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篇三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的两位数是99;最小三位数是100,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新|课|标|第|一|网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一、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二、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作单位;

 计量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三、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

 1斤=500克1斤=10两1两=50克

 四、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数学是考试的重点考察科目,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 方法 的掌握,需要科学有效的 复习方法 ,同时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二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数学 学习方法 技巧

总结 比较,理清思绪

(1)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章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一个框架图或在脑中过一遍,整理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

(2)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我就有两本题集。一本是错题,一本是精题。对于平时作业,考试出现的错题,有选择地记下来,并用红笔在一侧批注注意事项,考试前只需翻看红笔写的内容即可。我还把见到的一些极其巧妙或难度高的题记下来,也用红笔批注此题所用方法和思想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小学辅导。时间长了,自己就可总结出一些类型的解题规律,也用红笔记下这些规律。最终它们会成为你宝贵的财富,对你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有选择地做课外练习

课余时间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所以在做课外练习时要少而精,只要每天做两三道题,天长日久,你的思路就会开阔许多。

正确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更为重要。只要你刻苦努力努力,就一定可以学好数学。相信自己,数学会使你智慧的光芒更加耀眼夺目!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汇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 二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

★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上的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篇一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

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步骤:

①先读题

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

③作答。

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注意:用大的数减小的数)。

3、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几)...?

③...比...少多少(几)...?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知识要点归纳:

1、角:像红领巾、三角板、钟面、等实物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

2、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角的特点:

①一个顶点,两条边(两边是直的);

②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③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4、用直尺画角的方法:画角时先确定一个点,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6、角的两边张得越大,角就越大。

7、画直角的方法:

①画一个点

②从这点起画一条直线

③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所画的直线重合,直角顶点与所画的点重合

④沿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⑤画完直角要标上直角符号

8、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9、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篇二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与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知识要点归纳:

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1)乘法:乘数×乘数=积

(2)加法: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3)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如:1×9=10—19×5=50—5

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1)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2)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3)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10、“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11、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5,就是5的3倍。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知识要点归纳: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4、用推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知识要点归纳: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等于60分。

2、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知道钟面上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

3、初步认识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

4、会运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文来自作者[若波三岁啦]投稿,不代表史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eischool.com/sch/1693.html

(2)
若波三岁啦的头像若波三岁啦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若波三岁啦的头像
    若波三岁啦 2025年09月28日

    我是史超号的签约作者“若波三岁啦”

  • 若波三岁啦
    若波三岁啦 2025年09月28日

    本文概览:#二年级# 导语数学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收集信息、归纳类比、直觉判断、逻辑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确计算。这些能力和培养,将使人终身受益。...

  • 若波三岁啦
    用户092803 2025年09月28日

    文章不错《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史超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